“现在医疗器械领域对创新医疗器械的审评压力太大了,企业说‘你一定要批我,因为不批我,A轮就不给我投了’,亦或是,‘你不批我上市,这些投资者全失败了,将来我的企业就完了’”。在最近的医疗器械创新与科学监管论坛会议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孙磊这样说到。
在论坛上孙磊主任还就目前的目前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情况进行了数据汇总报告,自2014年创新特别审查程序实施以来,截止2021年8月23日,收到创新产品特别审查申请1612项,审查通过333项,通过率20.7%,审查通过的333项中已进入审批程序的160项(177个注册单元)获准注册111项(119个注册单元),当前获准注册上市的119个产品中,44%为有源产品,38%为无源产品,18%为IVD产品,其中国产114个,进口5个。
孙磊主任还提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对于创新医疗器械的优先支持,体现在审评审批的各个流程。近年来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都实施了全面修订改革,对审评审批制度多个环节进行了优化。例如,将医疗器械创新纳入发展重点;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支持创新医疗器械推广和使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等。
他还指出目前政策制度优化还体现在产品注册、临床试验、注册人、备案人制度等方面,这些制度的改革有利于鼓励企业研发创新。
各类优先政策支持有了,而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未来在哪里?
有了方针政策与目标,该如何推进创新发展?
资本的正负面效应
他指出,首先要审评重心前移,同时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突破的产品实施提前介入,全程指导。“要真正解决卡脖子难题,就要真正的创新,不能流于表面,器械披着国产的壳子,一拆开核心零部件还是国外的,这不叫创新。”孙磊这样表示。同时,审评中心还将按照新版条例,全面落实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的改革要求, 持续优化审评机制和流程,推动医疗器械主文档登记等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制度实施,建立不同领域的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发挥国家力量,支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对于持续鼓励企业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孙主任强调,审评中心在改革方面的举措将持续贯穿于优化创新审批资源配置,调整审批策略。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江峡路8号16幢
座机:023-62313859
扫一扫更多惊喜
手机:157-2315-9457